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元认知的“后进生”顺利毕业了——研修生在学期间的学与思(二期研修生张晓明老师晚课分享稿)

作者: 张晓明 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0-19

                 元认知的“后进生”顺利毕业了

                  ——研修生在学期间的学与思

·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2期的研究生张晓明,今天我和大家在这里分享的题目是,元认知的后进生顺利毕业了,即在读研修生期间的学与思。

·  在正式开始分享之前,我首先要感谢金洪源教授,马立丽老师和所有给予我教导,帮助,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正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机会结识了元认知技术,学习了它,掌握了它,受益于它,并且可以让我这样的一个后进生能够在研修生求学期间顺利毕业,在深耕元认知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  同时也非常感谢研究所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再一次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一个简短分享,之所以说是再一次站在这里,就是我的分享有点与众不同,我的是个连续剧,分上下集,上集是在去年播出的,题目叫《元认知队伍中的后进生》,先来说说为什么自己是个后进生,因为我本该在去年10月份毕业的,但是当时自己却还没有真真正正做过一个案例,我的同门师姐们王红艳老师,董春杰老师,刘野老师,陆丽晨老师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同样都是马老师的学生,差距怎么那么大呢?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我足以胜任“后进生”这样的称谓。

·  但是当那时的自己在心态上已经今非昔比了,我冷静的思考,正确的评估,仔细的分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元认知的大势给自己提出了我想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落脚到怎么做。给自己提出了几点的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进行智慧的取舍,三是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利用身边的资源大胆实践。那么今年我就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做的怎么样。

·今天晚上下集的分享主要分为4个版块,1.确定目标,面对现实;2.善用资源、坦诚求助;3.辛勤付出,持续学习;4.大胆尝试、积极宣传。

·第一点:确定目标,面对现实。

·我想,我们来参加研修生的学习,都不是一时性起心血来潮,大家肯定都和我一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时站在这里让我回想起三年前同样是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情景。我当时分享的主题是我要使自己从元认知的受益者成为元认知的学习者进而成长为元认知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在元认知的这条智慧的大道上脚踏实地努力前行。这就是我的愿景和目标,也是努力的方向。正是有了这样的目标和方向,才会让自己在学习中,在实践中遇到问题,陷入低谷的时候能够有所坚持和自律。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有了目标就要整体规划,当时参加完七天的面授课之后,我特意晚走了一天,和我的责任导师马立丽老师单独约了我的第一堂导师技术指导课。因为七天的面授课程结束之后,我真是感慨颇多,以前只是从来访者的角度上去感受元认知,去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使用它,就和自己买了一台洗衣机,按照说明书操作没啥区别。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跑步,每天两次做放松训练,再次出现问题时告诉自己这是症状,不用怕,然后运行防复发的程序即可。

·但是作为研修生就不一样了,我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来看待元认知技术了,而且7天的面授课后我有诸多的困惑和不解。第一点让我比较震惊的就是开篇金老师讲的心理咨询行业的混乱现象,因为自己确实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所以一直认为心理咨询行业是阳春白雪,高级,时尚甚至神秘的行业,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所以还很高兴自己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学习,没想到现实竟是如此复杂。到后面再听到老师的反复讲解和强调空杯的重要,又让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不用倒本身就是空的。

·第二点就是不明白老师们在讲临床操作的时候,她讲的操作步骤和我作为来访者时马老师用的步骤不一样。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哪个是对的了。当时马老师给我解释这就是要看我处在哪个学习阶段,因为邱老师是给我们初学者上课,所以要告诉我们每一个操作步骤,我们要按部就班的执行,但是一旦我们吃透原理了,就可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第三点就是我实在不知道我这些课都该怎样安排,用在什么地方,马老师和我重点讲述了研修生的课程体系,告诉我导师指导课要尽可能在前面用不要舍不得,在前面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有疑问的时候可以用,也可以定期的和老师沟通一下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感悟,收获或者思路,以便安排一阶段的重点内容,在进入正式干预案例的时候更是要让老师扶上马送一程,无论是在诊断的时候,在程序设计上,情感组织者的设计上和干预出现瓶颈的时候都是我们利用导师指导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最好时机。

·经过这次开学之初马老师的单兵教练,真的是让我对整个的研修生学习阶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不惑之年的二孩职场妈妈来讲,斜杠谈何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左有工作,右有学习,每天的生活像打仗。尤其是到了17年上半年,大女儿马上面临小升初考试,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小女儿身体不好整个17年因为肺炎住了四次院,基本上我是出差住宾馆,回家住医院。于是乎,仅在入学的半年之后,我就成功的掉队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

·在这些现实的困难面前,我确实焦虑了,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呼呼的往前跑,每次听着群里老师们成功经验的分享,除了羡慕,更多的就是自己的焦虑。在这样的时候我及时的和马老师约了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当务之急是面对现实,这就是我的客观条件,是无法更改的,只能去适应,但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元认知系统,我们不用被动的接受,我们可以主动出击,依靠运动降低自己的基础焦虑,通过认知调整,为自己设置合理的预期,利用临床化的放松程序消除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点,经过大半年的密集干预,终于使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进而使得自己能够面对现实,合理预期,能够从容淡定的接受自己后进生的身份同时也能给自己正确的评价,我只是在节奏和步伐上落后了,但是在理论上,技术分析上还是稳扎稳打型的。有了这样的笃定,让我更加有信心的进行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所以,我的经验就是我们每位老师都不用着急焦虑,不用受周围环境和氛围所影响,还是应该立足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条件特点,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终究会在自己的花期中悠然绽放。

·第二点善用资源,坦诚求助。

·在这里我主要想分享的就是在读研修生期间我充分利用我研修生的身份,努力融入研修生的大家庭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耐性教导和鼎力相助。虽然我本身是一个基础焦虑很高,性格敏感的人,但是自从参加研修生的学习之后,我就像找到了组织,因为我坚信元认知技术是我所遇到的解决情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坚信研究所的老师们是我所遇到的人品最好的年轻人,是在我人生路上最值得我信赖的良师益友。

·所以无论是自己在情绪方面出现了问题,还是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了障碍,亦或是家庭关系出现了危机,我都会坦诚的向老师们求助,我就把自己当成是来访者或是来访者的家属。跟着老师一起诊断,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杠杆解,制定解决方案。我不会因为都是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不会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不会因为自己的屡教不改而隐瞒和回避。每次我都会如实的向老师陈述事实,感受,以及我的处理表达方式,请求老师给我批评指正,就这样每次在和马老师的交流中我都会有收获,有感悟,有自省,有反思,有改进。

·因为我知道,所有来访者的问题也都是和我一样,大多数的问题也都出现在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中,大多数的人也都会有犯了改改了犯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都会一波三折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所以在没有案例的情况下,我自己和家人就是最好的案例和来访者,通过老师的教导,理解,管理,陪伴,我掌握了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既感同身受的理解了来访者的处境和心态,又学习了从咨询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深深的被元认知技术所折服,被元认知人的人品所感动。

·我不仅生活中的问题向老师求教更主要的还是技术学习和理论实践方面及时的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要。马老师在掌握这些信息之后都会给我肯定和指正。

·例如,我会在接受案例模拟考查后向她反馈真应该把这样的案例模拟考查作为案例重现课的升级版,为我们每位有需要的学员量身定做适合我们自己的模拟案例,这样的课程如果安排在学员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打算接触案例的时候对学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在案例模拟课中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尝试,仔细的诊断,认真的分析,每进行完一个节点,老师可以对我们这个环节的处理进行点评,讲解,分析,课后我们可以反复聆听老师的教导,深入学习举一反三。这样既避免了我们自己选择案例的盲目性,也缓解了我们做真实案例的紧张情绪。老师也会随着我们水平的不断提升,循序渐进的加大模拟案例的难度,有的放矢的锻炼我们的干预能力,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为我们真正临床干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是解决了我们很多学员缺少案例来源的烦恼,等到我们真正有案例的时候,已经通过案例模拟课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干预经验。心里就更有底气了。马老师听完我的反馈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且说要考虑在研究所内推广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研修生求学期间,我不仅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更是感受着同学们的鼎力相助。例如在整个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和董春杰老师结成了伙伴,因为我们都不是心理学出身,都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所以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我们就相约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二会远程交流一下一个月以来关于元认知方面学的,做的,想的,或者自己的经验,教训,成功与失败。通过这样的定期的聊聊,董老师经常会从咨询师的角度上帮我分析我现在的情绪状况,我和大女儿亲子关系中还存在的问题,时时的提醒我作为心理咨询师一定要运动,保证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我们生活从业的基石。在每次准备文章和课件的时候,董老师都帮我推敲,仔细斟酌。甚至把她PPT库中最好的模板留给我用,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

·曾经在某一段时间我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当时我就虚心的向王红艳师姐请教,她耐心的帮我分析形势,根据我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经济情况,工作强度,客观条件等给我提出了暂时先不要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先为后续创业做准备,甚至在她自己的工作中帮我留意我将来创业的方向,王老师所有这些做法让我着实感动。

·在案例处理,宣传技术,开展讲座方面,我都会得到刘野老师支持鼓励和帮助,每次她都会在把豆芽兄弟哄睡之后或者起床之前帮我审核我的文章或课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甚至稿件中的错别字都帮我挑出来。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研修生队伍,研究所这个大家庭的包容,理解和温暖。

·这里的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充满智慧,虽然内敛但是真诚,虽然朴实但是热心。所以在此我真的的建议大家,好好的融入到研究所,研修生的这个大家庭中,学人品,练技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吸收她们的精华才是我们最智慧的学法和做法。

·第三部分坚定信念,辛勤付出。

·这一部分是纯粹夸自己的(此处可以有掌声)。从小到大我是一个踏实认真的人,在心理学范畴来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焦虑的,高焦虑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高预期,低评价。这种性格特点曾经成功的把自己拉入了重度抑郁症的行列,但是当我有了元认知智慧,我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性格特点,时刻鞭策自己努力付出踏实前行。

·前面讲到了,入学研修生后的17年是我最阴暗的一年,大女儿小升初以三分之差无缘私立校随机排位进了区里最渣的一所公立中学,小女儿频频生病,家里的小船说翻就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马老师先后进行了二十次的远程课程,每次课程都要持续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每次我都会全程录音,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再把所有的录音再整理成文字,我的这个整理不是靠语音输入软件,完全是靠自己听一句敲一句,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要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把一堂课的内容整理完毕。因为自己大块的时间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照顾孩子,要做家务,只能利用晚上孩子睡了,或者早上五点就起来整理。整理之后,对于关键的认知调整部分,我会反复的读,然后录音,在快步走的时候反复的听。对于强烈的刺激点我会请马老师给我录制程序,有很多时候我忙的连三十分钟做程序的时间都抽不出来,或者太累了听程序还没听到清情感织者就睡着了,所以也是在做家务和运动的时候听。就这样生生的靠着这样的刻苦和坚韧再一次战胜了自己的焦虑。

·再有就是我在学习效率上也会深下功夫。我会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理论书籍,网络课程,学员分享,经验交流以及同学们和老师的朋友圈。我从这些资源中受益匪浅,我通常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听千聊的课程和论坛的分享。做每次不仅听,听后还会回味,如果认为非常有启发还会整理记录,写下感想。例如在听到邓勰老师分享的《一个坏孩子的蜕变》中的家长的做法,我会和后来刘野老师在星火群中分享的神助攻的家长做以比较,为将来自己和来访者的家长交流时积累素材。

·再例如,我个人认为自己程序设计中的情感组织者写的不好,我就会特别留意关注研究所官微中发的一些老师或者家长,来访者写的情感组织者的实例,把它们收集起来研究,学习,成为自己以后工作中的参考和素材。所以说我的感受是我们不仅要花时间学习,更应该注重学习的效率,我通常是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学习,

·最后讲一下大胆尝试,积极宣传。

·这一部分是我刚刚起步的部分,从今年上半年我才开始接触案例,到目前为止一共接待了四个来访者,其中有两个案例经过初诊判断是比较难的案例,通过和来访者和家属交流,把他们成功推荐到了研究所,其中一个已从研究所干预回来打算10月份复学,另一个正在排队中。

·第三个案例本身来访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因为是刘野老师的学生,所以对元认知有所了解,想通过元认知技术提升自己的个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基本安排每个月见一次面,帮助他掌握元认知技术,提升元认知智慧,让他能够在工作生活中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还有一个案例通过和妈妈的一次面谈,和孩子的一次电话交流,和孩子的一次面谈,可以确定孩子不相信,家长不配合,他们渴望一聊就好,一做就会的心态,所以最后遗憾放弃。即使面对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也是非常认真的对待并且收获颇丰,我把每次和家长,孩子的面谈,电话的交流基本上是一字不差的还原成文字,并且在我拿不准的地方都会写在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这样的文字内容发送给刘野老师和马老师,让他们帮我看看我在收集信息方面,分析孩子动机方面,判断家长类型方面,诊断问题方面是否有大的偏颇,和她们一起商量讨论这个案例是否可以继续下去,如果继续下去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当她们告诉我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案例,即使是到研究所,也不一定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也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并且仔细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忽略了,考虑简单了。

·正式通过这样一个拒绝的案例,老师和前辈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筛选课。所以虽然我现在呈现给大家的依旧是一个没有完整的成功的干预好案例,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因为毕竟我大胆的迈出了第一步,真正的下水尝试了。我能知晓案例的难易程度,能够初步诊断出问题所在,心中大体能够呈现出干预的路线和方案,这对我来讲就是进步,就是收获,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自己真正的经历才会更深的感悟。

·而且通过这样的多次的尝试,我也可以很自信的告诉自己我在元认知干预技术的重点也是难点的诊断方面是合格的。那么在后续的临床操作,干预路线和情感组织者的设计方面只是欠缺经验,缺少灵活,那些都是可以在后续的实践中慢慢积累。

·另外我在今年五月份还大胆尝试去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进行了《智慧家长护航,青春自信飞扬》家长课堂的讲座,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的向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宣传了元认知技术,会后,家长纷纷索要学习元认知的途径,研究所的联系方式等等,在他们校园里掀起了一阵学习元认知的热潮。这使我收到了莫大的鼓舞。也是为自己成为元认知的传播者开了一个好头。

·其实不仅仅是通过这样相对比较正式的场合我们可以宣传元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如此。现在我经常会把元认知的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在和孩子同学的家长沟通时也会常把元认知的理论渗透在我们经常讨论的育儿话题中,不少家长都愿意和我交流他们自己孩子的问题,让我给他们指指路,出出招。就这样,我也就润物细无声的把元认知的理论和技术传播出去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这三年的元认知学习,实践,宣传的道路上的一点学法,做法和想法,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一点借鉴和启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在元认知的这个大家庭中彼此交流,彼此分享,彼此搀扶,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顶(0) 查看评论(0) 点击:4946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