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心理疲劳性外语学习低能的诊断与临床处理

作者: 唐永生 新闻来源: 中国心理网应用技术专栏 发布时间: 2013-02-01
一 问题提出
 为了通过一定级别的外语考试而进行的外语学习活动,是国内许多有志学业深造者的第一步阶梯。然而,就是这一步阶梯的的确确挡住了许多锐意进取者。在大学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进取者,他们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曾经有过奋斗成功的经历,因而也对当前的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在他们奋斗到一定阶段,便有一部分人落伍了──他们的外语学习进步坐标上显示出长长的高原曲线。当他们在高原水平直线面前再奋斗一个时期以后,如果再不取得明显效果,便开始逐渐成绩下降。接着便接连出现外语学习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现象。
 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很少从学习心理障碍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及其深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本文仅从学习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角度,探讨为了通过级别考试而进行的长期外语学习期间,出现的心理疲劳性学习低能问题。(因为以通过考试为终极目的的学习,最容易出现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性学习低能的诊断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在所有表现出厌学、学不进、记不住、走神、越努力学习成绩越下降的学习者中,只要排除师生关系紧张;在某学科学习过程中受过强烈消极情绪刺激等因素引起的厌学或低能现象,一般大都是心理疲劳性低能。换言之,心理疲劳性学习低能者一般就是指原因不明的厌学、学习积极性下降、效率不高者。他们是在长期的过度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过程带来的疲倦、厌倦、肌肉痛苦等。当这些消极情绪体验伴随在学习过程中,形成S-E-R条件性情绪反射以后,心理疲劳性低能便现象便开始出现。
二 被试及其临床基本过程
本文所报告的被试是鞍山市内某学校在职教师。该教师平时自制力强,严于律已,勤奋上进,学习能力较强,外语基础在同事中也略显优越。
1997年考入国内某大学硕士学位班,顺利完成学业。1998年6月,参加学位外语考试,因临场发挥不佳,成绩为49分。被试以为再奋斗一年会有十分把握在次年的考试中及格。于是,在又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准备以后,于1999年6月参加第二次外语考试时,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2分至47分。当被试又经过了一年准备以后,第三年考试时,成绩又降至40分。
于是,笔者在金洪源教授的指导下,参与此案例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工作。其整个诊断及临床基本过程如下:
2001年4月12日,在心理咨询室首次接待来访者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自由谈话。除了解症状、原因、原有外语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之外,也以自由谈话方式了解了来访者的成长背景,工作经历,在单位的表现,人际关系,生活观等相关内容。以检查其是否受过消极情绪刺激以及在潜意识中因某种痛苦建立起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背景。这一谈话过程的目的在于确定其是否有过重大情绪刺激,如果能够排除消极情绪刺激等所有其它原因,那么,就可以将被试的学习能力下降现象确定为心理疲劳性学习能力下降。
最后诊断为:心理疲劳性学习能力下降。于是,制定出整体处理方案,决定从学习的宏观与微观认知策略和临床训练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其基本临床处理过程包括:
1、认知策略指导。即全面分析来访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并且指导其掌握一些新的认知策略。
2、进行临床心理训练,以巩固某些有益观念和消除某些无益观念。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二 解除心理疲劳性厌学的认知指导
作为一名受过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与技术训练的心理咨询员,从一名普通学习者身上所看到的学习过程中犯下的错误很多,不可能一一予以纠正。只能是以消除阻碍其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认知错误为主攻目标。就本研究中的来访者来说,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所犯的认知策略方面的错误。而在这些认知策略错误当中,最核心性的事关全局的认知策略错误,则是导致其在学习期间产生消极情绪的认知策略错误。这一临床处理过程,既可以看成是为了从认知策略指导入手的调适其情绪状态的心理指导过程,也可以看成是认知策略指导过程。人的认知和情绪情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角度或侧面。所以,诊断和临床处理都要避免割裂开来,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下面再从情绪角度说起。
在心理障碍治疗领域,人们一般认为情绪是心理障碍的核心因素。就是说,导致来访者学习能力下降的首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状态。在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培训的学习心理障碍咨询员队伍中,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对一个命题确信无疑──学习过程中,人的情绪是消极的,其认知能力必然是低能的。这方面的原理在咨询员训练教程的情绪心理一章中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问题是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来源于学习者本人的错误认知策略。
 这些认知策略包括:
1、学习者本人要求和计划每天掌握200个单词,直到考试前一天。这一计划必然导致其所学的单词识记不牢,大量遗忘。由此产生一种计划总是不能实现的失败情绪。学习过程中的不合理目标与要求是其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合理目标与要求的产生,属于学习认知策略缺陷。
2、学习者没有严密、完善的学习计划,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学习。至于什么时候可停下来不学习,什么时候必须学习,都是模糊的。一旦有空闲时不学习外语了,本来可以放松自己,调节一下情绪。可是,带来的却是隐约的内疚感。因为她只要一有空就学习才是安心的。而这种一有空就学习的方式本身,又是带来消极情绪的关键原因之一。因为这样的学习没有阶段性,没有时间与任务目标,也就不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阶段性的成功感,没有成功感就没有乐趣。
3、识记单词脱离上下文情境,在单纯记单词的情境下记住的单词,一放入上下文中便不容易识别。于是,被试便认为是自己记忆力下降,于是产生心烦、失望等消极情绪反应。
4、学习目标设置不合理。为了考试而复习外语是最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由金洪源教授向该教师讲述自己亲身实践过的一种方法,树立为应用英语而学习英语的心理目标。并且通过心理训练使这一目标变得巩固,使其令人兴奋。这样可以减少其学习过程中的许多消极情绪。
       三 消除心理疲劳性厌学的临床心理训练与效果
临床心理训练的时间、地点:2001年4月份,在来访教师的家中进行。
临床训练解决问题的主要指标:解决其学习外语时的心烦、学不进、坐在写字台前走神等低效学习行为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要达到的指标就是再学习外语时心不烦,不走神,高效。
临床训练的主要内容:
1、过敏性厌学情绪检查与脱敏练习。因为心理疲劳性厌学的特点之一是消极情绪反应较轻而弥漫性强,所以第一次脱敏练习便完成了此项指标。
2、重点是在心理练习中进行后暗示练习。巩固认知指导过程中的各项认知策略和学习外语时的心理目标。即把凡是在认知指导阶段提出的问题,输入的观念等,都在放松情况下巩固一遍。使之在大脑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兴奋性。以便使其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动化地运用这些认知策略并且借助心理目标的动力性。
临床训练效果:
第一次训练后,被试立刻解决了学习时心烦、走神、低效问题。第二天再次到其家中做第二次训练时,本人非常满意地向我们介绍了前一晚上学习时的轻松、注意集中状态。但学习效果无法统计,因为该教师以前每次记200个生词且无法知道究竟记住了没有,故无法统计其学习的数量对比指标。
第二天临床处理后,便停止了由咨询员进行的临床训练。改为由被试本人使用我们专制的录音磁带,由本人自己坚持做心理放松练习。
我们分别于三天、一星期和半月后进行随访,效果和状态一直良好。   
       四 问题与讨论
心理疲劳性学习能力下降在大、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过去我们常批评一些人“坐不住板凳”,把“坐不住板凳”现象孤立地看成是人格问题,志向问题等等。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每个人在某种潜意识性心理疲劳或厌倦面前,都是难以战胜对方的。现代心理学的临床诊断与训练技术,使我们看到了这类人的更为丰富、复杂的心理结构,有了更为可靠的解释和改变他们行为的依据。

        本文只是本人在院学习期间偶然机会得到的一次临床机会。我们的工作还很粗糙,漏洞一定不少,希望各位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研究所值班信箱:13390021338@163.com

顶(15) 查看评论(0) 点击:4793
留下评论

会员登录后才可以评论